• 問答指南
  • 好康優惠
  • 生活
  • 電子報
  • 登入/註冊
  • 母嬰健康
  • 媽媽經
  • 專家
  • 雜誌
  • 時事議題
  • 專欄主題
  • 成長特派報
  • 名人星空館
  • 關於我們
母嬰健康 / 醫師專欄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Tweet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2018年01月29日

   資料來源|
作者:陳映庄 醫師


通常小病人是這樣描述的:


[白天都好好的,剛剛肚子突然間痛起來。]
[早上開始肚子不舒服吐了一次,晚上肚子還是一樣痛,剛剛又吐了一次]
[肚子痛和拉肚子,但每次都只拉一點點少少糊糊的]


便秘和引起上吐下瀉腹痛的腸胃炎症狀是不一樣的~

比較大的差異是:

1.便秘不會發燒~
2.便秘可能會引起嘔吐,但吐完後會覺得非常輕鬆,而且距離下次嘔吐間隔時間相當長.
3.最近幾天排便不大順暢,但可能會解少量稀黏便(這個稱為滲便:從硬屎和腸璧之間的縫隙硬擠出來的少量軟便)


有以上病史搭配身體檢查就幾乎可以確診了~


但有趣的是,當我說出便秘的診斷建議灌腸通便時,常常會受到家屬極力的否認


[NO~~~~!!!他每天都有大便!!!不可能便秘!!!]


很多家屬只有親眼看到滿肚子的屎才願意接受治療。


非常重要的觀念請大家一定要知道!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隨著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其實很難給便秘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主要是要和個人平常的排便狀況比較,例如:
◆排便次數明顯減少
◆糞質乾硬
◆常伴有排便困難感(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排便費時及需手法輔助排便)
有以上任一現象就有可能發生了便秘。

 


便秘的嚴重度可大可小,輕微造成腹脹、腹痛、排便不順的症狀。若放任長期不管將來可以造成心血管疾病、致癌等風險大大提高。


居家如何預防便秘?


1.水分攝取要足夠


現在的小孩不愛喝水,體內缺水的情況下迫使腸道必須榨乾腸道內的水份導致糞便變的乾硬不易排出。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才夠呢?
有個簡單的公式可以計算小孩一天 基礎需求水量=(體重的前10公斤 x 100) + (第二個10公斤 x 50) + (剩下的體重 x20),以一個15公斤的人為例:一天基礎需求水量=(10 x 100) + (5 x 50) + (0 x 20) = 1250mL,成年人超過40公斤可以簡單抓一天至少喝2000mL的水才夠,但若有心臟病或腎臟病等需另外計算。


2.蔬菜水果纖維素要足夠


飲食西化加上常攝取外食減少了纖維素的攝取,目前建議的蔬果攝取量是:


學齡前兒童:蔬菜3份量、水果2份量=總份量5份
女性:蔬菜4份量、水果3份量=總份量7份
男性:蔬菜5份量、水果4份量=總份量9份
蔬菜一份 = 生重100g 水果一份 = 約一個拳頭大小的量
若太忙無法達成,可自己在家裡榨蔬果汁替代,但要記得把蔬果洗乾淨連渣一起喝下去才對唷!


3.運動量要足夠


適度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發生


4.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每天固定時間,最好是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例如晚餐時間,或是距離早上上學還有一段時間之前,請孩子試著去上廁所。催促或給予壓力可能造成排便中斷造成便秘。


5.按摩


可用凡士林或乳液塗抹在肚皮上,順時針方向按摩可以促進蠕動排氣排便。


爸爸媽媽平常除了注意寶寶的進食、活動力之外,也應該留意孩子的排便狀況;如果發現了有疑似便秘的症狀出現,便先從改善飲食還有作息著手(增加水分、纖維攝取,減少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排便專注訓練等),若便秘狀況仍未改善,則應盡早尋求腸胃科醫師的協助。


祝大家天天順暢~~



 

 

 

陳映庄醫師 臉書粉絲頁 部落格 

 

 ★此為 陳映庄醫師 個人著作,請勿複製,歡迎轉載跟分享,請註明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

三寶爸-小兒科陳映庄醫師

陳映庄
現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三個孩子的爸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總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醫師

在行醫期間接觸到許多家長或照顧者們,對於小朋友的健康照顧方面的觀念不是很正確或是太久沒更新,來一個衛教一個實在是太累了,於是決定把常遇到的問題寫成文章放在網路上讓有緣人自行取用,本著看得懂的衛教文才有效果的精神,所以文中不使用艱澀的醫學名詞,加上本人個性不太正經,力求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大家能夠快速地了解內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三寶爸-小兒科陳映庄醫師」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女孩兒下體癢的迷惑

留言

新聞
  • 嬰兒搖晃症,兒童虐待:永遠的痛
  • 減肥外食輕鬆吃 清粥小菜篇
  • 每天都有大便,不等於沒有便秘
  •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切的基礎
  • 台美親餵文化大不同
熱門排行
  • 1.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讓小寶島的臉花花了
  • 2. 母親的心理煎熬-自己基因讓兩個兒子都患有蠶豆症
  • 3. 三歲以前的嬰幼兒,不能搖晃,以免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
  • 4. 女孩兒們最煩惱的陰道炎問題,知性美女醫師為你解惑!
  • 5. 寶島叫賣哥葉昇峻 回頭浪子遇上豪爽女孩的愛情成家故事
成長百科
<
>
Copyright (C)2015 優績利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Lyons
Top

首頁

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餐

臍帶血

問答指南

好康優惠

生活

電子報

登入/註冊